当前位置: 南阳鸿海广告 >> 新闻动态 >> 把曝光当免费广告,企业不能以“罚"为荣

把曝光当免费广告,企业不能以“罚"为荣
4月13日,媒体先后报道了2起因为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而受到处罚的案例。
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今年中央电视台3-15晚会曝光的360搜索发布虚假违法广告案完成立案调查,对北京好搜点睛科技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(2021年04月13日中国网)。
上海市场监管公布了2021年第一批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。其中上海点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点冠网络”)在趣头条APP上发布了7条网络赚钱和2条普通食品违法广告,点冠网络和趣头条分别被罚款198.8万元和64.3万元(2021年04月13日中国经济网)。
为了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一些企业千方百计、挖空心思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告宣传。其中,有的甚至不惜违反国家法律,发布一些虚假违法广告。有夸大的,有虚假的、有涉性的、有低俗的。这些广告误导了消费者,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,并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。
多年来,打击发布虚假违法广告,市场监管部门也是毫不含糊。一旦掌握情况,往往重拳出击。不时开出"巨额*的罚单。但是,细心的人会发现,虚假违法广告有"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"的态势。很多虚假违法广告已经进行了多次处罚,但是,处罚过后企业依然我行我素。就像某饮料企业,长期发布低俗广告,受到处理后,仍然把低俗广告当作"宣传风格”。但面对舆论的口诛笔伐,不仅没有反思和收敛,反而像上了瘾,在靠低俗博出位的路上越走越远。一些企业为什么面对处罚不引以为戒,反而以罚为荣,乐此不疲呢?
对于一些企业来讲,区区几十、几百万元的罚款,他们确实没有把其当回事儿。特别是相对于虚假违法广告带来的效益来讲,这点处罚算得了什么?所以,罚就罚吧。虚假违法广告的违法成本过低,对市场主体的法律威慑作用不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。然而,不怕罚的背后,暴露出的一些企业的心态更为可怕。"一罚天下知”,他们把对企业的处罚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当成了广告——并且新闻曝光是免费的。
可以说,一些企业只顾着追求广告效应,完全丧失了理智,美丑不分,善恶不分,好坏不分。已经走向危险的境地。长此以往,企业家何谈世界观、价值观?企业又何谈社会责任?
看来,对于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行为,还得加大处罚力度。处罚不能是挠痒痒,要伤筋动骨,让其感到疼,让其感到怕。不能让企业"罚并快乐着”,边罚边违法。
 

 

 

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
(网站管理员电话:15936410609)

鸿海-广告行业领航者
全国服务热线 :

15637700172

微信公众号